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 正文

半坡的彩陶蕴含了仰韶人怎样的梦想?

时间:2000-04-08 19:24:36

相关推荐

从梦想到思想,从灵性到理性, 人类在经历工具化成长的同时,也开启了精神性成长的历程。从万物之灵到个体灵魂,这条路很长,人类行走了上万年。

到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史前史的朋友们,也许对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不会陌生,就是那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盆,距今有六千多年,上面的彩绘还清晰可见,人面和鱼纹,构图很艺术。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仰韶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珍贵的文物,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如果还有没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到博物馆去看,也可以在网上或书中浏览考古图片,很方便。

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为什么这么重要?为什么会在那么多彩陶中脱颖而出?从原料到工艺,它们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因为它的彩绘图案,吸引了我们思想聚焦,对于五、六千年前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好奇,心灵也被他们的想象力触动,甚至在艺术情感上会产生共鸣。这一切,使我们不得不敞开想象,去捕捉他们因想象力而产生的创造,究竟要表达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图案,尝试进入仰韶人的精神世界。

和所有的艺术家一样,仰韶人很擅长图像表达,我们按图索骥,首先看到了“梦想”,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仰韶人的梦想。

01 仰韶人的梦想

管这件陶器叫“盆”,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经验,其实它不是“盆”,它是瓮棺的棺盖,“瓮”就是“请君入瓮”的那个“瓮”字。瓮棺就是陶制的小棺材。瓮棺内,有一小孩的骨骸。也许,当时的半坡人并不像我们今天一样,把生死离别看作是人生最悲楚的事情,他们将死者葬于瓮棺之内,以盆为盖,埋入土中。

原来这是一副棺材盖子里面的彩绘图案,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灵魂的安排。细看这陶器的图案,红陶底黑彩绘,盆的内壁,实际上是两组对称的人面。那人面好像做梦,鱼游入人梦里。人面鱼纹的构图近似于几何图形,有一些简单的圆、三角形以及一些直线,构图虽简洁,但是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仰韶文化里才有的西安半坡人做梦时的表情,安详陶醉。看这表情,我们会联想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故事总是这样开头的,从前有个王子,长得很英俊,却喜好幻想,喜好做梦,人们称他“梦想家”,可我们这位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小主人公,是一位王子吗?他似乎正面朝大海做梦呢?

半坡的彩陶蕴含了仰韶人怎样的梦想?

人面鱼纹尖底器,陕西西安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除了做梦的表情,两组人面,都圆圆的。头顶上类似鱼鳍的发髻高耸,像船帆的帆,额头上的黑彩,神秘如漆黑的夜,右边额头上还有一处留白,像一抹新月当空。眼睛细平,鼻梁挺拔,两耳旁,各有一条小鱼游过来,好像在某个深夜与那孩子窃窃私语,“嘿!我带着你的梦想,来奔赴你的召唤了”。人面的嘴边,分别挂着两尾小鱼,也在和这名孩童密语:“你看那儿!你所有梦想的幸运,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在两个人面之间,还有两尾大鱼相对而游,鱼身挂满了斜方格鱼鳞,鱼头呈三角形,而鱼眼则滚圆。数数,围绕两个人面的有十条鱼。人面在做梦,鱼载着小孩的灵魂游入梦里,或者鱼就是小孩的灵魂。人死后,灵魂能与鱼合体,这大概就是仰韶人的梦想吧。

这事也许这样的,半坡人认为,死者入瓮之后,灵魂不死还会做梦,所以在瓮棺盖上描绘了这样一幅人面鱼纹,展示半坡人的幸福梦想。

弗洛伊德是现代解梦的权威,我们来看看他在《梦的解析》如何释梦。他说现代人的梦是这样的:我望见孩子尸体躺卧的房间发出一些光芒,也许是一支蜡烛掉在了孩子的身上,也许是蜡烛烧着了我的孩子。这样看来,现代人对梦想缺少自信,如此忐忑,是因为现代人过分看重尸体,把梦想放在尸体上,而并非对灵魂抱有希望。所以,那梦想,就像在蜡烛上跳动的火苗,一边跳动,一边发出微弱的光,将孩儿那昏暗的尸体照亮,可又怕那不确定的火苗,一不小心,就跌落在孩子的尸体上。

弗洛伊德是想说,照亮梦想,要有光。不光现代人这样看,仰韶文化主持葬礼的那位半坡人,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仰韶人对光明的理解与现代人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照亮梦想要有光。

02 照亮梦想要有光

现代人看,瓮棺里面,漆黑一团。现代人所谓的“光明”,是用那些外在物质光源,来照亮自己早已睁开的双眼。而史前人,我们通常所称的原始人,他们自有灵感,他们所理解的光明,其实是能够照亮万物的内在性光明,那便是灵魂释放的关于梦想的光,他们相信灵魂自带光明,是可以内视的光。至于史前人依托什么样的媒介,来表达这种内在的光明,也就只有彩陶了。苏格拉底说过,在眼睛与色彩的中间是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色彩的语言就是表达光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是漆黑一片。

瓮棺,由彩陶制成,彩陶本身就含有光。那光,不是肉眼可见的、普通的光,不是来自天空普照四方的光,不是那种光学意义上的物质之光,它是另外一种光,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以土为体、以水、火为用的万物一体和万物有灵的光。根据陶器的物理属性而言,它是包含了火的泥土,是人的梦想通过火之光在泥土上呈现的造物,是人以冶炼的方式而非以加工的方式,第一次尝试创造而成为造物主,因此,仰韶人认定彩陶有光。有凝固的火之光,也有他们创造力的灵魂之光。

这样看瓮棺,那瓮棺遍体皆为光源,它何曾有过丝毫的黑暗?就像梦中的灵魂之眼,汲取天堂的光源,它是人自身的内在性生长所散发出的光芒,它用自我的光将自身照亮,使人是万物之灵的这个灵人,开始了精神性的成长。

制陶者是造物者,这就是全新世人的创造性进化,他们是第一批原创一个不曾有过的人的新世界,他们的创世光芒被以神的方式传说。这是我们第三个小问题:创始者女娲。

03 创始者女娲

人类陶器时代,大概始于一万年前。中国的陶器起源,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这里出土了一只约一万多年前的陶罐,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陶罐。

而要制陶,就得先有窑,一座让造物者像神一样能够自由用火,自主控温的窑。而这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哪里来的?一问就问到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就是一篇开窑的神话吗?

《山海经》里,有一篇开窑的神话,说,天神打架,打得天塌地陷,看到人类遭殃了,人类始祖女娲便跑来拯救,她开始炼石补天,炼石就得开窑,她用窑火炼出五色石,那应该就是一块块彩陶砖,天空跟她的窑一样,也是用石头砌的,窑破了,自然用石头补,天破了,也得用石头补,这大概也就是神话思维里经常使用的类比原理吧。

《山海经》中的刑天

不光造物补天,女娲还造人。但凡以泥土造物,都是陶器,都是在窑里烧造成的,所以女娲造人,也以制陶为原型,她先要在窑火中炼成陶人,再向陶人吹入生命的气息,使得陶人成为人。

说起中国的女娲,我们自然会想到另外一位女神,西方的夏娃。女娲在中国神话里做到的,西方的夏娃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西方文明从来就没有赋予夏娃造物与拯救的身份,而女娲则是中国彩陶时代的女神,她造物也造人。

西方的陶器时代,它最早出现在西亚两河流域,发掘的陶器距今约八千年。也就是说,当仙人洞人用陶罐煮肉吃的时候,西亚两河流域陶器文明的这把火还未点燃,而中国陶器文化,已从仙人洞文化那只陶罐,进入到了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再进入到《山海经》中女娲的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的传说中了。这一烧窑的光明已立于神话之巅。

从梦想到思想,从灵性到理性, 人类在经历工具化成长的同时,也开启了精神性成长的历程。从万物之灵到个体灵魂,这条路很长,人类行走了上万年。

-End-

收集不易,本文《半坡的彩陶蕴含了仰韶人怎样的梦想?》知识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匠心传承:滕州庄里土陶与传统土窑的烧制艺术

匠心传承:滕州庄里土陶与传统土窑的烧制艺术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座古老的烧制陶器的传统土窑,它是这项手工艺传统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2024-02-01

故乡情怀:一首赋并序

故乡情怀:一首赋并序

作者通过对故乡山川、村庄、乡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024-02-03

中华原生文明探源:自信中国人的历史探寻

中华原生文明探源:自信中国人的历史探寻

到底如何为国家建立的标准,其实有多种观点

2024-02-05

探寻汽车异响与共振:内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探寻汽车异响与共振:内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有些车辆在行驶中可能会发出咻咻咻的声音,而大油门时可能还会出现内饰共振的情况

2024-02-18